孩子不是聽父母的言語,他們是在用心感受父母的能量
當你不懂孩子的憤怒從哪里來的,他會反復的在你面前發(fā)泄自己的憤怒。孩子的憤怒怎么來的?主要有三個來源:一是孩子覺得父母的陪伴少了;二是父母雖然陪伴在孩子身邊,但你不懂孩子的感受;三是父母沒有無條件的接納孩子。所以,你的孩子內(nèi)在的憤怒就多了。
父母先覺察自己的思維模式。走出自己的思維模式,是需要有一些些的謙卑,是需要有一些些的耐心,是需要有一些些的等待,是需要一些些的覺知。如在家庭中看是不是有權力斗爭的模式經(jīng)常出現(xiàn)?有一種悲哀,只能聽表面的表達,看不到內(nèi)在的發(fā)心,只能身在此山中。也就是說我們只能聽懂別人說話的字面的意思,而聽不到話語背后隱含的真正意思。我們太想要對方聽自己的,按自己的節(jié)奏來,太想控制別人,如果沒有聽你的可能你的憤怒就出來了。
家是講愛的地方,不是講道理的地方。我們要看到如果誰內(nèi)在難受,誰就內(nèi)心有卡點?c并不意味著就是一個壞事,或許背后隱藏著一個給你的禮物。當一直在一個心智模式卡住了時,你需要忍那一時的痛,看到背后一直在的那個固有模式。去看到那個痛點,當你直面那個痛點時,你就會穿越那個固有的心智模式。原生家庭中,有一個關系卡住了,同樣在你的孩子身上,也可能會出現(xiàn)這樣的卡點。
孩子六歲之后沒有新的故事。孩子在青春期出現(xiàn)卡點時,請父母回到自己的原生家庭,去回憶一下自己在青春期是不是也有相似的卡點。媽媽內(nèi)在的創(chuàng)傷沒有療愈,就會一直想要證明自己,向外一直在抓取。天天被父母糾正的孩子,孩子會變成憤怒的小鳥,孩子會覺得自己這不行那不行,總在一個卡點上,親子關系就容易卡住。
父母在戰(zhàn)術上的勤奮,試圖在掩蓋我們戰(zhàn)略上的懶惰。很多孩子最大的挫折就是父母。父母要為孩子遮風擋雨,但有時候,孩子最大的風雨就是父母。我們不太尊重孩子生命本來的成長規(guī)律,我們經(jīng)常用一個三四十年前舊有的觀念來教導我們的孩子。如果只有挫折,沒有我們情感的關懷,孩子是得不到我們父母的愛。有的時候,,我們沒有成長自己,就沒有辦法真正的直面自己。
內(nèi)心富足強大才是真正的起跑線。我們不敢面對自己,不敢面對未來,對未來充滿恐懼。我們用假勤奮,掩蓋了我們父母的內(nèi)心匱乏的模式,從而看不到我們的孩子,忽略了孩子的感受。父母給了物質(zhì)需求,但是很少關注孩子內(nèi)心的精神需求。我們父母內(nèi)心匱乏,但在孩子面前卻要表面積極,F(xiàn)在的孩子在很高的維度,他們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需求,不單是物質(zhì)的。我們害怕自己不夠好,我們害怕自己失敗,這是我們父母童年匱乏的模式在代代相傳。為什么父母表面明明是很上進的,可是孩子感受不到父母,孩子有時候甚至會討厭我們,不愿意與我們溝通。那是因為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焦慮、匱乏和恐懼的能量,他們不喜歡表面努力的父母。青少年不是聽父母的語言,他們是在用心感受父母的能量的。所有的假裝,孩子都能一眼識別出。愿所有的父母都能與孩子進行一致性溝通!
推荐
-
-
QQ空间
-
新浪微博
-
人人网
-
豆瓣